教兒育養

◎父母的陪伴,會正向影響孩子長大後自制力

陪伴

3-5歲定終身的不是IQ、不是才藝學多少,而是品格力。

四種性格,影響40年後的行為表現

孩子幼兒時期的天生氣質與個性,是影響他一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沒有證據呢?當然有!

一項美俄合作的研究,先評估孩子的個性,在40年後,再深入的比對及調查性格的特徵。結果發現兒童時期的四種表現,會跟著我們到一輩子,研究發現語言流利度、適應能力、衝動性、自信心程度的重要影響。

1.語言發展越好,溝通及社交能力越強

兒童時期比較健談的孩子,中年之後,善於思考,比一般人可以控制大局;而兒童期不善交談的孩子,中年後,多半缺乏主見,較不耐挫,也有可能在人際關係中間有較大問題。

2.適應能力越好,助於正向思考發展

當年被認為適應能力較強的人,長大之後有比較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而兒童時期,適應力比較差的孩子,長大後缺乏安全感,與人不容易接近。

3.衝動控制越好,生活自理及適應力越強

兒童時期衝動性良好的孩子,長大之後,興趣廣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衝動控制很差的孩子,長大後缺乏安全感,與人不容易接近。

4.自信程度越好,培養獨立又聽話的孩子

自信心程度較高、認同自我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善於思考,比較容易表現出優越感;而自我貶低的兒童,也就是信心比較不足,長大後,個性就是容易內疚、容易抱怨、需要尋求各方安慰。

3件事提升幼兒品格力

1、引導式教育.刺激孩子思考

孩子聽巧虎的話而不聽爸媽的話,是因為卡通故事裡,使用的是引導式的教育,而不是防堵式的教育,刺激孩子去思考,這樣做,比你交代孩子甚麼都不可以,還要能引導出長久穩定的好行為。

2、請勿賄賂孩子.失焦引導行為

「你快吃飯,不然巧虎就關掉;你快坐好,才給你看巧虎」,這些做法對孩子來說是賄賂,會讓你想引導的好行為失焦,讓孩子覺得吃飯就要有巧虎,也許本來只要看30分鐘,後來要60分鐘,最後變成要2個小時,讓巧虎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奉勸大家要多多思考。

3.當個指令明確.說到做到的爸媽

我家的2個孩子,也會想要看卡通,我會提醒他們,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嗎?接著,我不會給任何的指令,就讓他們自己去想。如果他們都做到了,收拾玩具、好好坐在位子上面吃完飯、維持自己的清潔,我就會遵守承諾,坐下來陪他們看一下卡通,並從旁協助看懂。

3歲看大,7歲看老的科學證據

其實,我們聽過的3歲看大,7歲看老,我這個學科學及醫學的,一直覺得有其中的道裡存在。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7歲時,孩子的數學及閱讀技能比較傑出的孩子,成年之後會有比較好的收入、較好的工作機會。而為了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80年代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及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

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研究者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後來,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研究團隊十分驚訝,並在2005年提出報告。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

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所以,過去我們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的年齡,現今的科學發現竟是品格養成的關鍵期。

由此可見,在孩子3-5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教養,及老師的教育,有著非常關鍵及深遠的影響。天性與教養在天平的兩端,提醒現在家庭,更該有耐心的引導孩子修正氣質、觀察調整行為、發展孩子自己的優勢,孩子的心智在不斷的快速變化,當父母的要跟上腳步,一起成長。

資料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20/04/05/%e7%88%b6%e6%af%8d%e7%9a%84%e9%99%aa%e4%bc%b4%ef%bc%8c%e6%9c%83%e6%ad%a3%e5%90%91%e5%bd%b1%e9%9f%bf%e5%ad%a9%e5%ad%90%e9%95%b7%e5%a4%a7%e5%be%8c%e8%87%aa%e5%88%b6%e5%8a%9b/

 

◎你會教孩子什麼?

教養孩子每個家總有自己的一套,一般無非就是要小孩學習好,要有禮貌等等,其實大人本身的行持應該是最直接影響孩子的,正如我皈依學佛後開始發心持守五戒修行,竟然意外地發現兒子因我不殺生的影響下,他也慈悲的不傷害任何生命,而他才剛滿六歲。

我是從二零零五年開始聞法的,由於當時我已身懷六甲,所以每次我總是挺個大肚子去聞法。兒子出生後,我就把他放在嬰兒籃裡提著他和我一起去聞法,好幾次我在基金會幫忙做事時,他都是乖乖地趴在壇城前睡覺,不吵也不鬧地陪著我。我從有身孕時就一直在聞法,胎教的關係使得我的兒子和女兒,真的從小就好帶、好養,不但有人緣,也特別慈悲,我深信這都是佛菩薩的加持。

母女

我兒子從小就對小眾生非常感興趣,常常都在院子內抓蟲玩,我因怕他殺生,從小就對他說:「每個小昆蟲都有家人哦,如果你把牠打死了,或是把牠抓走了,牠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找不到牠,會很傷心、很著急,對不對?」我讓兒子自己將心比心去想,我說:「如果你被壞人抓走或被打死了,那最疼愛你的阿公見不到孫子,是不是會很想你、很傷心,還有阿嬤、爸爸、媽媽都會想你,都會哭哭,對不對?」他回答我:「對啊,好可憐哦!」

正因為如此,從小只要他不小心或故意把小眾生弄死,我一定馬上責問他:「為什麼把牠弄死?那牠的家人怎麼辦?」當下他都會很懊惱,我總是要求他馬上對死掉的小眾生說「sorry」,而他都會很難過地向死掉的小眾生說:「sorry!」然後,我會教育他:「傷害生命是很殘忍的,你以後要小心,不可再傷害小眾生了。」

久而久之,凡在家中看到有蟲、蜘蛛之類的小眾生,兒子都會急來叫我抓出去說要讓牠回家。就在我平時教導兒子的同時,女兒也跟在哥哥屁股後面照樣學了起來,所以我教孩子只教一個就行了。

記得有一次,帶兒子去上「媽媽與我」的課。那是在戶外的活動,我和兒子走到樹下看螞蟻。兒子就問我:「螞蟻在幹什麼呀?」我跟兒子說:「螞蟻很勤勞的在做工,搬食物回家給小寶貝吃,像爸爸上班賺錢錢給你買奶奶喝一樣啊!」

這時,有個小朋友和媽媽走過來,小朋友看到螞蟻似乎想去踏它,我兒子就很緊張的說:「這裡有螞蟻不要踏到哦!」那位媽媽看了我兒子一眼,我向她解釋是因為從小就教兒子不要殺生的緣故,她馬上說:「妳一定是佛教徒吧!」我回答她:「我只是教孩子要愛惜每一個生命!珍惜生命總比濫殺生命好吧!」那位媽媽聽了我的話,好像不苟同我的看法,就帶孩子走開了。

就在這時,另一位媽媽突然出現在我們身旁,說:「唉!怎麼有這麼多的螞蟻呀!」說完,立刻一腳踩了下去,我兒子當時嚇得都快哭出來了。我趕緊制止她不要踏螞蟻,但她似乎覺得我太誇張,掉頭就走開了。因為那時我尚未學佛法,我也不知怎麼辦才好,只能無奈地帶兒子趕快離開樹下。

有一天,兒子學我用透明塑料杯要把一隻蜘蛛蓋住,再用紙片墊著杯口 抓去院子放生讓蟲蟲回家,但因為這是一隻跑得較快的大蜘蛛,結果他一不小心沒蓋準就把蜘蛛蓋死了。他難過地向我說:「我是個壞人,我把蜘蛛弄死了。」我說:「你不要難過了,你又不是故意的。」隨後,我馬上為那隻蜘蛛念超度咒,讓兒子知道佛法能幫助牠去更好的地方。為了安全,我規定兒子和女兒:「你們在家裡只能抓小小隻的baby蟲蟲,大隻的蟲可能會以為你們要傷害牠,牠會防衛而咬你,所以大隻的蟲要叫大人來抓哦!」他們都說:「知道了。」

前幾天,我先生正準備幫兒子洗澡,兒子衣服才脫掉就看見浴室裡有一隻蜘蛛,他立刻叫道:「快!快找杯杯蓋住蜘蛛抓出去!」那時,我先生就拿杯幫兒子把蜘蛛蓋住,說:「先洗好澡,再抓出去吧!」想不到的是,兒子竟然打了爸爸一拳,著急地說:「不行!牠會不能呼吸,會死掉的,要趕快抓出去!」我見狀只好趕快順從他,把蜘蛛先送出去。可是,兒子還不放心,他就光著身跟在我後面,監視我把蜘蛛送到院子,他才開心的去洗澡。

由於我的公公、婆婆和先生沒有學佛,不明白因果業報的道理,看到小眾生都認為這是害蟲必須打死,即使我力勸不要殺生,他們還是聽不進去,照樣殺生。記得有一次,公公在我兒子的面前踩死了一隻蟑螂,兒子氣急敗壞哭了起來,哭得很厲害,理都不理人。最後,阿公沒有辦法,為了哄孫子不哭,只好騙他說:「蟑螂好像還沒死,把牠送去打針就會活了。」兒子信以為真,才停止了哭啼。從此之後,阿公、阿嬤和我先生都不敢在我兒子面前殺生,他們知道我兒子會很生氣,兒子的慈悲教化了他們,這可真是我前所未料的收獲啊!

小雞有一次,我問兒子:「你會不會想要幫助那些死掉的蟲蟲呢?」他童言童語的跟我說:「我會呀!我會把藥藥切得小小的,再給蟲蟲吃,蟲蟲的肚肚、手手、腳腳就會變大大,就會活起來了啊!」兒子天真又慈悲的童心之語,讓我感受很深,原來對生命的尊重是可以教導的,特別是對純真無邪的小孩。因此,我更體會佛曰眾生皆具佛性,只是世人不了解輪迴的真相,不知道殺生是要算帳償報,自己無始貪瞋癡而造殺業,導致自我人生障礙重重、病苦連連。正如佛陀師爺在《你明信因果嗎?》法音中的開示:「一個大象、一隻恐龍,跟一個蚊蟲,其實靈知心識是一樣的,靈知心識無大小。」凡夫因不明佛法真義,對眾生的大小及外貌起了分別心,為了貪食生猛海鮮而殺生,其實吃在嘴裡只有短暫的享受,嚥下食道後就沒有味覺了,說穿了不管吃什麼,吃下肚還不是都拉掉,所以何必為了貪執一時的口慾而殺生受苦呢!

我常勸人不要犯殺罪造黑業,有很多人都跟我說:「不殺生,可以啊!但是蟑螂或是蚊子之類,我就無法忍受了,一定要殺的。」我說:「殺得完嗎?」其實不想讓這些小眾生跑到家裡面,是有方法可以避免和祛離。例如:居家環境的衛生維護就很重要,如果居家髒亂自然容易招引蚊蟲入門,這不是給自己找來麻煩嗎?小眾生可以驅趕或是抓出戶外,不是一定非殺不可。有些小眾生怕香,可以利用剩餘的香皂或不用的香水、香精,放置在蟑螂出入的地方,或種植一些能驅蟲的植物,就能解除一些煩人的問題,不需要用殺生來解決,更何況殺生並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我們應該生起一顆慈悲善良的心,珍惜每一個生命,為自己種下善因緣,我如此教育我的孩子,我深切地祈望世界和平,眾生安樂。請問:你會教孩子什麼呢?

資料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19/03/23/%e4%bd%a0%e6%9c%83%e6%95%99%e5%ad%a9%e5%ad%90%e4%bb%80%e9%ba%bc%ef%bc%9f/

◎愛的真義

在這個世界上,誰是你最愛的人?誰是你最在乎的人?誰是最讓你牽腸掛肚的人?誰又是可以讓你心花怒放的人?

我們總是願意去為所愛的人付出代價做任何事,甚至為了至親什麼犧牲都在所不惜。人,為愛而癡狂,為愛而墮落,也可以因為愛而激發出強大的力量。 世俗的愛,是惑業貪染的眷戀,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可是如能透過學佛修行,將世俗小我的私愛,昇華轉換成無我的大愛,愛一切有情,願所有的眾生永遠得到安 樂,這種愛的正能量就不容忽視。

全家福以一般世俗人而言,家庭就是重心,親人絕對是最重要的。但是,並不是現世的親人才是自己真正的親人,三界六道的眾有情也都是我們的親人,是多生累劫的親人。我們與自己的父母、夫妻、子女的因緣只是這一世而已,而這一世我們能送給他們最大的禮物是什麼呢?

對身為佛弟子的我來說,莫過於祈請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眾生、父母脫離諸苦,得聞正法修持,往升無苦極樂的佛土世界享受喜樂幸福,無疑的,這是宇宙 無敵最珍貴無價的禮物。不然,所有的眾生只能是日復一日在無常苦痛中生死輪迴,只能不停隨業流轉苦不堪言,想到人生真相是這樣的可悲,我真的好想哭喔!可 是,哭又有何益,唯有精進學佛修行,證得生死解脫,這才是唯一必行的道路!

我非常愛自己今生的家人,也愛自己多生的親人,正因為如此,我必須先自覺而後覺他,自己必須先掌握了生脫死的真諦,否則都自身難保了,又談何能接引渡脫他人呢?

過去,我曾經有過很天真幼稚的想法,認為反正有佛陀師父在,佛陀師父法界至尊無所不能,等父母、家人百年之後,再求佛陀師父把他們超度去極樂世 界就好了……後來,我聞了法音,才發覺自己的想法實在太膚淺可笑了!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把解脫生死的大事託付給佛陀師父,自己不必學佛修行,只依賴佛陀師 父超度就能隨隨便便解脫,這樣對嗎?佛法是這樣嗎?有如此的心態就是邪惡錯誤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不變的因果道理!就算佛陀師父慈悲,可我們有這 個功德去開囗請求嗎?他們有這麼大的福報蒙佛超度嗎?

我常常捫心自問:「今天有修行了嗎?有利益眾生了嗎?有增益功德了嗎?」因為時間不等人,父母年歲已大,孩子又稚嫩脆弱,不知何時人生無常一下 就要完了,我深怕自己所累積的福慧資糧太少,無力善導摯愛的家人走入佛法的道路,往升極樂世界,就是因為愛家人、愛眾生,為了愛,我必須積極把握一切,努 力學佛修行。

你深愛家人嗎?那也應該要愛多生累劫的親人,自己依佛理正道修好行,同時幫助家人學習正法成就,這樣才是愛的真正意義!

資料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19/03/23/%e6%84%9b%e7%9a%84%e7%9c%9f%e7%be%a9-2/

 

◎先懂孩子再懂教,開啟親子美好溝通! 

面對情緒起伏大的孩子,專家帶你這樣做

先懂孩子再懂教!面對情緒起伏大的孩子,專家帶你這樣做

 

你了解孩子的特質嗎?了解孩子的特質後,父母更可以協助將特質化為成功的動力!根據孩子不同氣質的組合,可以將孩子分成三種類型,你家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呢?

孩子氣質三大類型簡介:
1.性情兒:對於新的事物接收度低,心情的起伏常常是大好、大壞,情緒較為極端。
2.安樂兒:對於新的事物都很樂意去嘗試、適應性高,情緒的起伏沒有很大的表現。
3.慢慢兒:對於新的事物接收度低,但不會將自己的想法表表達出來,就算不願意還是會選擇順服接受。

一、性情兒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大好大壞的性情兒,只要掌握幾個原則,你就可以輕鬆將孩子收服!

性情兒有以下的特質:
(1)孩子非常有個性、非常有主見,常常將「我不要」掛在嘴邊,或是對任何事情都有意見。
➽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對於這種孩子,要時時提醒自己,去「好奇」孩子說我不要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同時也要試著去「理解」他。

(2)孩子在生活上可能較沒有秩序感,或是規律感。
➽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你要理解,這個「規律感」其實是他天生而來的特質。不要跟孩子硬碰硬,確立你的底限,順應他的這個特質,一步一步調節他的紀律,就可以了!

二、安樂兒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安樂兒,那麼恭喜你!在孩子的教養路上,相較其他類型,教養難度較低。

安樂兒有以下的特質:
(1) 孩子天生的規律感與秩序感是不錯的,加上對於活動量的需求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情緒起伏也不會太大,所以帶起來應該很順手。
➽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千萬別因為孩子好帶,就不小心忽略了孩子的深層需求或是存在喔!

(2)安樂兒在對事情的「堅持度」上,表現是不錯的,也就是孩子是有毅力的。
➽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你可以藉由孩子的這個特質,開始試著培養孩子有興趣的事務,相信孩子一定會有不錯的發展。

三、慢慢兒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內斂的慢慢兒,家長需要多點細心以及耐心!

慢慢兒有以下的特質:
(1)剛到新環境的時候,總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
➽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這時孩子在天生的特質「適應性」中表現比較低。最重要的教養原則是:「尊重孩子的生命腳步」。給孩子長一點的時間,讓他可以依照他的腳步跟上。

(2)慢慢兒有時候他其實不喜歡,或是他不想要,但是他不趕表達自己的想法。
➽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這種孩子,成長的歷程中會有比較多的委屈,你需要更細心的去關照他、陪伴他,並慢慢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覺。

了解孩子的特質,父母可以協助將特質化為成功的動力!但若不了解孩子特質,則可能將增加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開啟親子美好溝通,親職專家楊俐容,帶你從認識孩子的9大氣質開始>> https://link.parenting.com.tw/I1MWCcEd

資料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20/04/05/%e5%85%88%e6%87%82%e5%ad%a9%e5%ad%90%e5%86%8d%e6%87%82%e6%95%99%ef%bc%81%e9%9d%a2%e5%b0%8d%e6%83%85%e7%b7%92%e8%b5%b7%e4%bc%8f%e5%a4%a7%e7%9a%84%e5%ad%a9%e5%ad%90%ef%bc%8c%e5%b0%88%e5%ae%b6%e5%b8%b6/

 

 

◎父母在孩子的心靈花園裡要播種什麼?

有人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純真無邪,父母和老師教授了什麼,就會印上什麼,不無道理。因為教育具有傳導性。在為人母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家庭教育的影響力。

小孩

(一)與孩子隨緣放生,布灑善的種子

“小魚小魚,我們送你回家啦!”

“小魚,你再堅持一會兒。”

小妞妞手捧一條指頭大的小魚,一邊說一邊快步跑到湖邊,將它放到水裡。

這是小妞妞在公園的洗手台發現的,不知哪個調皮的傢伙把小魚倒在了檯面上。我輕捏著它,誦了幾句救度母心咒,沒成想它的心臟在我指尖跳動。我興奮地告訴小妞妞它還活著,小妞妞立刻攤平手,捧了起來。

這是我們下午隨緣放生的又一條小魚。

那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與小妞妞逛著公園。沒成想,救了許多條這樣的小魚,這一趟真沒白來。

在向公園進發的過程中,我們就巧遇一個小姐姐拿著一瓶水,裡面有五六條小魚,地鐵安檢人員不讓她過,告知魚不能帶上地鐵。在她不知如何處置水瓶時,小妞妞看我一眼,我馬上領會其意,趕緊說:“你給我吧,正好我們去公園。”

就這樣,在放生中,我和小妞妞培養了些許默契。

(二)9歲女孩也是小小佛弟子

小妞妞今年9歲了,是我的女兒,在她6歲時隨緣皈依了三寶,受了“不殺生而行放生”的戒律。

當年她和三個小朋友,還有幾位老人一起皈依,在場的最小皈依者還不滿3歲。師兄師姐們連連感歎現在學佛的隊伍越來越年輕化了。我坐在後排觀禮,聽到稚嫩的童聲“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眼淚含在眼圈。我為這些小朋友和老人都感到高興,他們能皈依佛教正法,是多麼殊勝的法緣,有了成就解脫的希望。

在小妞妞不到3歲時,我跟他爸爸因緣所致,分開了。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小的打擊。她當時敏感而愛哭,有一次因為她不好好吃飯,引發了我的呵斥,她委屈地躲進房間,蹲在牆角。等我過去時,她抬頭對我說:“媽媽,你看我臉上全是淚。”那個情景,讓我至今難忘,也心生愧疚,為什麼不多一點兒耐心呢?

之後,我儘量多陪她,讓她感受到:愛並不會因為父母分開而消失。這些年,她又恢復了活潑開朗的性子,簡直是個“小話癆”,跟我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能提諸多問題,一語驚人。

在佛法的薰陶下,她會格外留意著身邊的小動物。走在大街上,她發現水泥地上的蚯蚓,我們一起將之轉移到泥土裡;下雨天看到鼻涕蟲,她會告知我,我們一起把它放到草叢裡。見到懸掛的狗肉,趕緊拉拉我的衣袖,示意我念超度咒……

愛心

(三)未學佛前,我在她純潔的白紙上滴了“墨點”

其實,在我沒學佛前,我根本沒教導小妞妞愛護小動物,還教唆她蔑視與傷害。

當時,心裡根本沒有六道眾生平等的概念,對家裡的蟑螂是能踩就踩,絲毫不顧忌它們的傷痛,還告訴小妞妞:“這是害蟲,要踩死。”她小,不懂事,自然是大人怎麼教就怎麼做。多少蟑螂命喪我們腳下哦!

這是對生命赤裸裸的蔑視,也是我畫的“墨點”!如果天上突然飛來一隻巨大的腳,踩死我們的孩子,我們肯定會捶胸頓足,傷心無比,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禍是義憤填膺。那對蟑螂的父親、母親和兄弟姐妹來說,難道不是這樣嗎?

眾生只是外表軀殼不同,靈魂無大小。

教孩子愛護動物,是善心的體現,也是育養善根的方式之一。

學佛後,我轉變了方法,告訴她不能踩蟑螂,萬一踩死了小蟑螂,蟑螂的爸爸媽媽會傷心,踩死了大蟑螂,蟑螂寶寶會因失去父母而傷心。她一聽果真不踩了。一念之差,就是惡與善的距離。

(四)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愛之深遠,不是給予萬貫家財,因為財富總有耗完的一天;不是給予高官爵位,因為地位終有退卻的一天;不是給予奢侈大餐,因為再美味的宴席也有吃膩的一天;而是給予良好的教育,讓孩子成才,發揮自身價值,利己利人,服務於社會。

佛教就是一門偉大的教育,讓人棄惡從善,廣種福田。更為關鍵的是,佛教裡有浩瀚如煙海的佛法,能讓眾生成就解脫,出離輪回苦海。

有天晚上,我給小妞妞講了極樂世界的美景,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池底金沙遍地等等。極樂世界的蓮花非常大,中心有蓮地,那就是生活的家園。下品下生的眾生,最小的蓮地,都有一個鄉鎮那麼大,更何況上品上生呢?那裡是聖凡共處的世界,只有幸福,沒有痛苦,有苦也會轉為樂。她聽了,眼睛閃閃發光,說我也想去。然後我們一起恭聞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法音《往生極樂世界能結婚嗎》。那時,她安靜又乖巧,好奇又渴望。看到她能恭聞法音,攝受身心,真的太法喜了。

時光靜靜流淌,修行之路任重道遠。我的內心卻充滿了暖意,還有什麼比一個佛化家庭更讓人滿足呢?

文/南風知我意

轉載自: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

https://www.toutiao.com/i6771787375468085767/

文章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20/02/02/%e7%88%b6%e6%af%8d%e5%9c%a8%e5%ad%a9%e5%ad%90%e7%9a%84%e5%bf%83%e9%9d%88%e8%8a%b1%e5%9c%92%e8%a3%a1%e8%a6%81%e6%92%ad%e7%a8%ae%e4%bb%80%e9%ba%bc%ef%bc%9f/

 

教出零缺點的孩子 但為何他仍一無是處

【洪蘭專欄】我們的教育總是拚命在改正孩子的缺點,但在責備的過程反而罵光孩子的自信。缺點的反面不是優點,而是給予前進的動力。

孩子

他女兒才五歲,自然邊拔邊玩,寓工於樂,她把蒲公英的種子拿起來吹,看它們隨風散去很快樂。賽利格曼看到了,便罵她,數落她其他的壞習慣。

女兒聽完後,跟他說:爸爸,我可以跟你講一句話嗎?你有沒有想過,你每天改我的壞習慣,就算我全部的壞習慣都改掉了,我只是一個沒有缺點的小孩,我還是沒有優點,你還是不會稱讚我,你為什麼不去看我的長處呢?

賽利格曼聽得目瞪口呆,無法相信一個五歲小孩可以講出這樣的話來,也立即了解這是他的錯。沒有缺點不代表就有優點,責罵不但不能達到目的,反而會有反效果,孩子會叛逆、更不聽話,不想跟父母在一起。

他便從那一刻開始,改變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他當時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的主席),從過去專門研究少數人的病態行為,改為注重正常人樂觀正向的行為,創造正向心理學這個領域,成為正向心理學之父。(延伸閱讀:小野:我刻意不要擋了他,其他99%還是要靠他自己

我看了這一段也目瞪口呆,這孩子一語道破我們在教育上的盲點。

我們的教育都在改正孩子的缺點,想製造個完人出來,忘記了世界上根本沒有完人。沒有缺點不代表有優點,這兩者中間不是等號。

這樣做反而會因為不停責罵,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都罵光了,變成自暴自棄。為什麼孩子寧可深夜在公園餵蚊子也不願回家?因為他在大人眼中一無是處。(延伸閱讀:教育少了品格 書念再好也沒用

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二分法,沒有不快樂不等於有快樂,悲傷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關心,及時的一點讚美、一點鼓勵,是孩子能持續前進的動力。

我們都忘記自己小時候是如何學會走路的,不就是在走不穩摔跤時,大人沒有說:怎麼這麼笨,路都不會走?而是笑著拍手,鼓勵我們爬起來再走嗎?

台灣過去的選舉都在攻擊對方的缺點,這次意外看到正向的競爭,若能持續,這是台灣的曙光。(責任編輯:吳廷勻)

 

轉載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513

文章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20/02/11/%e6%95%99%e5%87%ba%e9%9b%b6%e7%bc%ba%e9%bb%9e%e7%9a%84%e5%ad%a9%e5%ad%90%e3%80%80%e4%bd%86%e7%82%ba%e4%bd%95%e4%bb%96%e4%bb%8d%e4%b8%80%e7%84%a1%e6%98%af%e8%99%95/

◎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

科學教養與學習 (洪蘭 著)
-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
以腦科學研究來幫助孩子成長,
幫你破除教養上的種種迷思;
管教孩子,由「心」做起,
並讓孩子樂在閱讀、提昇學習力,
共享親子美好的時光!

父母陪伴

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
管教孩子,掌握心最重要

洪蘭教授說: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當我們願意從孩子的觀點來看事情時,親子的關係就親密了。
當我們尊重他的看法時,他的心房就打開了。
當孩子全心全意愛你時,養兒育女的辛勞都變成甜蜜的人生回憶了。

Part 1 生活教養,從小處著手
從生活小事學會成功條件
孩子從小在父母身旁,透過觀察模仿,學會生活裡的實用智慧、學會勤儉, 將來才能夠自
給自足,懂得好好過日子,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親密撫觸,孩子學會信任
嬰兒期,請多跟寶寶說話
教養孩子是藝術,沒有公式
家庭夠溫暖,孩子不變壞
好家教=好榜樣+貫徹規矩
赤子之心受用一輩子
從小教孩子樂觀、助人,養成不說謊、誠實對待自己及別人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一輩子的
待人接物方式,間接影響他的成功。
做人做事 由小處學起
與其從小讓孩子上才藝班、安親班、補習班,不如讓他們花時間盡情遊戲,學習如何跟人相
處。
有適度壓力,對孩子是好事
花對時間養小孩

Part 2 學會閱讀,盡情遊戲
學會閱讀,孩子不寂寞
神經學家認為,大腦中並沒有閱讀中心,閱讀是靠大腦的很多區域合力來完成任務,因此要
練習久了才會成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是讓他擁有一輩子的好工具。
閱讀,不能重量不重質
鼓勵孩子閱讀不是追求數量。讀得再多,沒有深入理解內容,文采與思考是不會進步的。真
正有收穫、有學習的孩子,臉上自然會發光,不需要靠物質來獎賞。
閱讀,寶寶不怕假性過動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不但專注力高,更能透過書本學到是非、紀律、禮貌及跟人相處
的道理,長大將是一個有內涵、不膚淺的人。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愛閱讀勝過依賴電視
遊戲童年,創造快樂人生
盡情遊戲 儲備未來成就
人生真正的教室是在窗外,課本上的知識不會用的話充其量是個死知識;但是在窗外教室學
到的東西,卻是一輩子受用不盡的。父母親若能將眼光放遠一點,便了解現在斤斤計較考卷
上的五分、十分,過了一學期便一點都不重要;然而在生活上學到的點點滴滴,卻會決定他
出社會的成敗。
陪孩子帶著好奇心散步去
多運動,讓攻擊本能昇華

Part 3 管教孩子,從心做起
管教孩子 掌握心最重要
每個孩子都需要適度的個人空間,爸媽愛孩子愛得緊迫盯人,反而讓孩子覺得不被信任、不
被尊重,想盡辦法要脫離爸媽的掌控。
管教不一 孩子人格拉警報
把握時機 杜絕壞行為
管教多點愛 大腦不受傷
語言暴力 烙印一輩子
語言暴力的傷害比肉體傷害長久,小時候被冷落、忽略、嘲笑或辱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焦
慮不安。
拋開語言暴力 孩子聰明情緒穩
爸媽溫馨陪伴,孩子愈受教
現在的父母太忙了,忙著賺錢給孩子享用他們當年沒有的東西,他們忘了應該先給孩子他們
曾經有過的東西。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愛,愈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孩子愈受教,
因為他不願讓父母傷心。
別再放任孩子浪費了
放心放手,讓孩子勇於承擔
要鼓勵孩子從做中學習,父母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否則日後孩子養成一出錯就逃避或寧
死不承認的心態,反而容易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

Part 4 做中學,增強學習力
小小嬰兒愛作夢
有樣學樣,模仿是學習關鍵
模仿在孩子的社會認知、人際關係、語言學習、同理心等種種功能上都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而爸媽是孩子身邊最直接的榜樣,更有必要表裡如一。
生動比喻,孩子學習少挫折
別讓孩子提早入學
想開竅,平常功夫最重要
很多事情只要長久接觸,某天會突然開了竅。不僅小嬰兒如此,大人也有同樣經驗。「鏡像
神經元」就是扮演這個不停地將外界刺激內化成自己經驗的關鍵角色,父母千萬不可忽略日
常生活的教導與成長環境。
提高動機,學習事半功倍
與其逼迫孩子學習,不如引發動機,讓他保持主動的熱忱,才能發揮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個一直保持高度學習熱忱的孩子,不論科技如何進,都不會被時代淘汰掉,如果做到這一
步,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
掌握男孩女孩學習優勢
水到渠成 孩子學習變輕鬆
在學習的歷程中,父母不須計較孩子現在多背了什麼,人生要學的東西很多,是學不完的,
只要肯學、有動機,哪裡都可以學到知識。
做中學,讓孩子增強學習力
爸媽必須適度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孩子的生存本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放手的時機並沒
有一定公式,要依孩子的個性來調整教養的方法。
給孩子成功的經驗
想要做一件事時,可以一直做下去,直到完成為止,這樣的經驗對孩子很重要,能讓他長大
後變得勇於任事

 

轉載自:http://www.putai.ntct.edu.tw/~parents/sciedu.pdf

文章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20/03/15/%ef%bc%8d%e5%a6%82%e4%bd%95%e7%94%a8%e5%b0%8d%e7%9a%84%e6%96%b9%e5%bc%8f%e6%95%99%e5%ad%a9%e5%ad%90/

請不要在望子成龍這條路上越錯越遠

“望子成龍”“光宗耀祖”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也是我們民族根深蒂固的執念。就是這種固執,造就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艱苦奮鬥自強不息,以至於成了一種信仰,似乎只有“龍子”才能“耀族”。前仆後繼的犧牲,奠基著塔尖的鳳毛麟角,而毀掉的是每個活脫脫的自體個性,毀掉的是“天生我才必有其用”的自由和自在。

曾經的我就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兒子身上,認為我的兒子必須十分出色,學習必須好,將來必須上名牌大學,必須出類拔萃。

為了這些執念,我使勁了全身解數,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把他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每天接送他上學、放學,陪他寫作業,陪他去學習英語、學美術……每天要檢查當天的學習內容是否全部掌握了,生怕有漏洞。

剛開始還好,內容少而且簡單,隨著兒子的長大,年級的升高,知識的豐富,文化程度有限的我感覺越來越費勁,他學的也越來越吃力。於是我和其他家長一樣,給兒子報各種補習班,但是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該不會的還是不會,考試成績並不理想。

我生氣,我惱火,暴風驟雨般的數落他,兒子委屈的表面上接受,但是內心是不滿意的,我們從那時起就有了隔閡。很多事情他已經不和我說了。

兒子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他每天怕我生氣,為了迎合我,他每天在努力的學習著,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過一會就會出來告訴我:

“媽我的英語讀完了”。

“媽,我的數學作業做完了”。

“媽,我的語文課文背完了”

……

漸漸地,我的內心就開始隱隱作痛,我甚至能直覺到孩子的痛苦,他好像成了一隻機械運作的鐘。

生活上大事小事他也問我:

“媽我今天穿什麼衣服?”

“媽我的筆是買一塊錢的還是買一塊五的?”

就連去超市買他想吃的零食都要問我買什麼。

男孩子,什麼事情都沒有主見,事事問媽媽,心裡不滿意也要接受媽媽的安排,唯唯諾諾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怎麼生活?

我知道我錯了,我一心想讓兒子成龍變虎,結果成了需要牽線的一隻小木偶,如果繼續下去,兒子就毀了!

於是,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緣成熟,我恭聞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拜讀了佛陀師父的法著,我知道了因果、知道了六道輪回。

兒子不屬於我,只是由於累世的緣分,方致今生我們有緣成為了母子。兒子他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此生來到這個世界是有他自己的因緣,我不能把我的意願強加到兒子身上。兒女的命運是隨著他自己因緣果報而顯的,父母的意願其實只是自以為是甚至是“自私面子”的執念罷了,兒女學習好與不好、能上什麼大學、將來如何生活,根本不是父母的意願所能左右的。古人所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是這個道理。

既然知識性的學習是兒子不擅長,我一味的逼他學習,不僅他不快樂,我自己煩惱,或許適得其反抑制了兒子他其它方面的長處。於是,我學著放手。

一個特殊的因緣,兒子去學了牙醫。

他是個心靈手巧的孩子,一些技術上的活他一看就能上手。他提到最多的是臨時冠的製作:從修整模型、鋪蠟、鋪自凝、晾乾、最後到打磨,都要有精湛的技藝,特別是最後打磨這一關,需要專心、要有耐心、細心,用精小的轉頭,把臨時冠的鄰面、合面、夾側、舌側一一的打磨、拋光。沒有一點基礎的他全憑自己的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做的臨時冠就用到了患者的口中。

目前他學習一年多了,可以給患者鑲牙、拔牙、矯正牙還有很多問題他都可以獨立解決。

兒子找到了他擅長的一面,生活當中也找到了自信,我也放下了兒子上名牌大學的執念。

我們每天其樂融融,他會把他的快樂、煩惱和我分享,我也把他當成朋友,不給他任何壓力。他迷茫時我只負責幫他從各個角度分析問題的根源,告訴他世間的一切事情皆是因果,“善因得善報,善報結善果”,讓他自己做最後的結論。

文/小舟

轉載自:華藏學佛苑

http://hzbi.org/3068.html

文章來源:

https://www.tpcdct.org/index.php?do=article&id=3385#detail

https://1012.video.blog/2019/03/17/%e8%ab%8b%e4%b8%8d%e8%a6%81%e5%9c%a8%e6%9c%9b%e5%ad%90%e6%88%90%e9%be%8d%e9%80%99%e6%a2%9d%e8%b7%af%e4%b8%8a%e8%b6%8a%e9%8c%af%e8%b6%8a%e9%81%a0/

 

◎親子關係多可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的確,因為孩子出生後接觸最早的就是父母,父母日常行為表現,孩子全部看在眼裡,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親子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純真無邪,父母教授了什麼,就會印上什麼,不無道理。因為教育具有傳導性。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很難取代的,孩子成長的大部分都是在家庭中度過,孩子的所有生活都與家庭息息相關。然而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最後徙居「學官之旁」終於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占有關鍵性的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灣和出發地,家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人生導師,不但要照顧孩子的身體成長,還要開導孩子的心靈層面。父母教會孩子學會做人更是當務之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性格、行為習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家庭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沒有哪些孩子會越來越像自己的老師。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對兒童的影響相當大。

家庭

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即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與子女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最多,父母的言行隨時都在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作為通向社會的第一座橋樑,對孩子的個性、品格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個示範者,家長的處事風格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要儘量營造安靜、溫馨的家庭環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結合是需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jgospel.net/c/2/122617/285/3986/%E7%82%BA%E4%BB%80%E9%BA%BC%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8%B6%8A%E5%A5%BD%EF%BC%8C%E5%AD%A9%E5%AD%90%E8%B6%8A%E5%84%AA%E7%A7%80%EF%BC%9F.aspx

https://kknews.cc/psychology/l2z4q8b.html

心靈札記:

孩子需要父母多些關心和輔導,引導他正向思考。3C世代來臨,在這孩子似懂非懂的年紀,真的很需要家長把關、陪伴與開導。根據各文獻探討,網路沉迷對人際關係、學習成就是有影響的,家長應多留意與正向引導。

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即使撫養孩子的過程艱辛,但教育是長遠的路,身為父母的我們,再辛苦再忙,也要多關心孩子,給與他們正向的人格開導,因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https://1012.video.blog/2020/04/12/%e8%a6%aa%e5%ad%90%e9%97%9c%e4%bf%82%e5%a4%9a%e5%8f%af%e8%b2%b4%e3%80%9c%e7%88%b6%e6%af%8d%e6%98%af%e5%ad%a9%e5%ad%90%e6%9c%80%e5%a5%bd%e7%9a%84%e8%80%81%e5%b8%ab/

 

◎童年是情緒教養關鍵期

訊息太快、太多,小孩提早進入社會大學

大家都同意,毅力、樂觀、自我激勵等情緒智商,是人生幸福的關鍵。 但長久以來,大人一直忽略情緒教養的重要。

父母把心思放在孩子學會坐、上廁所、說單字、考高分,卻較少關切孩子情緒發展的改變,甚而連孩子被霸凌或欺負別人,父母是最後一個才知道的人。

加上環境令人容易躁鬱,媒體、網路災難暴力多,父母情緒起伏、老師壓力超過,孩子的情緒能力正在退步,一有不順利就靈魂燒起來,發怒、哭泣、責怪歷歷在目。

情緒教養要從嬰兒期就開始,分齡施教,直到接近成年,協助孩子當情緒的稱職主人。

現在小孩動不動就生氣,容易衝動,小挫折就哭,常有情緒化發生。到了青春期後,沒有目標,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前途茫茫,遇到挫折就會自暴自棄。

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正處在一個躁鬱年代。

草莓族

這世界上的孩子在愈來愈動盪不安的環境中長大,「訊息太快、太多,小孩提早進入社會大學,」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嘆息。

網路無遠弗屆的發展,更讓孩子脫離父母的掌握。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曾警告,暴露在媒體暴力下,是兒童青少年心智的一大殺手。媒體暴力會讓人麻木不仁,對暴力、傷害無動於衷。

社會劇烈變遷,也改變了養兒育女的風貌。獨生子女愈來愈多,父母全心全意培養一顆種子,孩子很容易被愛與資源淹沒。主計處最新統計,台灣育齡婦女的生育率跌破一,表示生的子女少於一個。因為夫妻擁有少於一個孩子,把孩子當「嬰兒」寵愛,第一時間就回應孩子的喜怒哀樂。孩子只要一感受不到關注,就會情緒不好。

圖4

雙薪家庭父母都在工作,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愈來愈少,能夠給予感情上的支持鼓勵,讓孩子覺得安全被愛的機會減少。

父母停留在婚前的情緒習慣,不懂賞識自己和孩子

身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停留在婚前的情緒習慣,不懂賞識自己和孩子,父母自己也長不大,沒什麼動力學習改善自己的情緒習慣以及對孩子的情緒教養。

盧蘇偉發現,有些人很怕返鄉過年,因為受不了自己的父母計較他在外面賺的名利不夠多。這些大人雖都已步入中年,卻還是得不到老爸老媽賞識,而自己也停留在結婚前,從爸媽那裡學到的過時情緒習慣,不懂得自己賞識自己的獨特和價值;也缺乏新的教養能力,不懂得賞識自己的孩子的獨特與價值,以致一代代活在別人的意見裡,輕易就否定了自己,致使內心充滿自卑和焦慮。

「我們不能改變上一代父母,但我們這一代可以從自己做起,」盧蘇偉認為,忙碌的父母常因無法調適壓力,動輒爆衝情緒失控,在家裡演出言語、行為不良示範。造成孩子和父母互動的過程中,留下不愉快的經驗,其結果就是苦了自己,也讓孩子的成長很辛苦。

並且長久以來,大人一直忽略教養孩子情緒的重要性。做父母的會把心思放在孩子的身體和認知的發展,會急切地記錄孩子什麼時間學會坐、上廁所、說單字或簡單的句子,卻較少關切孩子情緒發展的改變。

社會上嗆聲、爭執、不信任,給孩子很糟的示範,干擾了孩子的情緒。

情緒教養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看看台灣下一代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2009年青少年(15~24歲)有203人自殺死亡,在青少年十大死因中位居第二,自殺的最主要原因是情感、人際關係(64.4%)。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連續3年針對2600名高一新生進行追蹤評估,發現18%的學生有網路沈迷的現象,其中約20%有情緒障礙。

●長期觀察校園罷凌的兒福聯盟全國抽樣發現,國小四~六年級最近兩個月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比例從2007年的9.9%,到2010年上升到16.1%,每六個孩子就一個在兩個月內曾被罷凌。

●愈來愈多少女意外懷孕。內政部戶政司最新統計,2009年3158個嬰兒的母親是15~19歲少女。

●《康健》的調查也心痛地發現,三成的國中生曾想過自殺,四分之一曾經傷害過自己的身體。

童年是情緒教養關鍵期

幸好,情緒可以學,從小就可以養成情緒習慣,就像在成長過程中,從學校、才藝課、人際關係培養出的各種習慣一樣。

孩子培養出來的情緒習慣就是他回應外界的方式,包括對於在學校的課業、交朋友、家中的衝突等,可能引起的失望、挫折、生氣和悲傷等情境,所做成的反應。

尤其是童年,是修煉情緒的絕佳時機,孩子的大腦是部記錄器,記錄下大人們如何互動,以及大人和自己相處時種種微妙之處,EQ作者高曼(Daniel Golemen)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而且,情緒不全然是壞事,情緒是個學習了解自己的機會,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指出,許多孩子只知道別人做了某件事,或說了某些話,造成自己心裡不舒服,但不能理解那個「不舒服」是為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糟糕的是,大人常常放錯重點,把重點放在孩子的態度不對,沒聽到孩子想要表達的事,而錯失了教養孩子面對與處理情緒的機會。

她有個個案就是如此。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上完音樂課後,母親急忙接他去上數學課。在趕往補習班的途中,孩子說,想去超商買東西,媽媽看看手錶說,「5分鐘」。

小孩買完東西後,又說想到公園走走,媽媽看看手錶說,「好吧,要快一點」。等孩子在公園走了走,又說,「我不想去上數學課了」。媽媽大發飆說:「那你給我磨菇那麼久幹什麼?」硬要孩子動作快趕上數學課。然後媽媽才突然驚覺問孩子:「剛剛音樂課發生什麼事?」原來孩子的情緒是為了告訴媽媽,剛剛音樂課受到挫折。

情緒(EQ)對終生的影響比智力(IQ)更重要

毅力、樂觀、自我激勵,都是情緒智商的一部份,是人活得自在愉快的一大關鍵。情緒(EQ)對終生的影響比智力(IQ)更重要。

情緒教養要從父母做起,這是一場苦戰,因為要跟媒體、網路以及父母自己的情緒習慣作戰。尤其當大部份成年人過去並沒有被好好教導情緒處理的心法,沒有長大,現在卻要去教孩子,挑戰極大。

親職專家盧蘇偉建議,父母要先學會照顧好自己,能夠跟自己和好,讓自己健康喜樂,才會有好的臉色給孩子,有機會跟孩子和好。當孩子用情緒化粗暴的態度對待我們時,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的情緒,才有好的互動品質,給孩子正面的示範。因而不至於這種場景一再出現:很多父母只要聽到孩子成績不如期待,當場立即失控發飆,這樣情緒化的教養,要孩子積極努力於學業是不可能的。

他擔心,「孩子未來會輸,不是輸在學歷,而是輸在自我放棄和消極退縮」。

社會變遷難以避免,做對了才能培養孩子情緒習慣,樂觀、能和別人合作、體會幸福、友誼和成就感,以下7個階梯,可以幫助孩子一階階往高EQ邁進。

1.同理孩子的情緒,但有堅定的紀律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發脾氣或哭泣,父母可以同理他的情緒,如「我知道你心裡不舒服」,但紀律依舊要堅定,因應孩子的不當行為。

汪逸萍的孩子4歲時想喝水說,「媽,我要喝水,」汪逸萍充耳不聞,直到孩子學會說:「媽,請妳幫我倒水,謝謝,」她才回應。

但堅定的紀律不表示父母可以用苛刻、無情的語詞說,「男孩子不准哭」、「這有什麼大不了」等言詞,否定情緒存在,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2.善用正面情緒,事半功倍

除了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情緒。當孩子處於正面情緒,進行情緒教養,會事半功倍。例如當發生了讓孩子愉快、滿足或驕傲的事,可以趁機會鼓勵他們向他人表達這樣的感受,並注意別人會如何回應,再從中學習。

孩子若在一個善於公開表達情緒、討論心情感受的家庭長大,就會培養並思考出和他人溝通心情的詞彙。

3.幫孩子認識情緒

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或某段話心裡不舒服時,可以問他為什麼不舒服?什麼時候開始不舒服,當孩子訴說,也就是他一邊說一邊在整理情緒,也開始學習如何因應這個情緒。

黃倫芬曾遇到一個小四的孩子每節課都瞪級任老師,老師覺得很頭痛。

黃倫芬問孩子為什麼要瞪老師,孩子說,因為老師看不起他,黃倫芬又問,為什麼覺得老師看不起他。他才說,因為有次他聽到老師對另一位老師說,他在走廊總是跑來跑去,不聽話。他不喜歡老師對另一個老師說自己的壞話。黃倫芬就鼓勵這個孩子用語言向老師表達,向老師描述你對這件事的感受,用「瞪」解決不了問題。後來他去溝通後,老師同意,不在其他老師面前講他的壞話,孩子也開始好好上課。

4.教孩子辨識別人的情緒,體會別人的情緒,從中找到適當的人際行為表現

例如,當孩子在大庭廣眾因為不能買東西而哭鬧,事後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買這項東西,但你這樣的行為讓我很受傷。

電視上出現新聞事件,可以和孩子討論,為什麼當事人會有這樣的情緒?如果你是他有什麼感受?會怎麼做?盧蘇偉指出,父母師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但並不代表心裡不舒服,就可以讓別人難受,真正有品質的人,應該學習用了解、溫暖和關懷,讓周遭的人好過。

5.教孩子學習放鬆

身心是合一的,放鬆的技巧很重要,也是孩子最容易輕鬆上手的心理技巧。只要能放鬆,就能釋放α波,降低乳酸與心跳速率,也可以增強疾病的抵抗力。

讓孩子輕鬆地坐在椅子上,從身體的中心開始,胸肌、腹肌、背肌、手臂、大腿、手腳等,逐步放鬆,並配合深深、慢慢的呼吸,一天10~15分鐘就能紓解身體對壓力或不當情緒所產生的反應。

南極100公里超馬世界亞軍陳彥博小時候曾去讀經班,剃了光頭像個小沙彌,學習靜坐,讓他練習無論在什麼艱困的環境,隨時可以穩定下來。

6.愛與肯定累積挫折老本

曾與作家村上春樹對談、而影響村上的日本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說,家庭應該是不會對失敗立即做出負面評價的場所。當外人覺得是失敗時,家人的態度應該是「下次繼續努力就好」。只不過,彼此都應該要認清失敗的事實,而不是以「不算失敗」、或「沒什麼大不了」來敷衍。

陳彥博在北極超跑獨自面對風雪時,心裡最大的支撐力量就是出發前,教練潘瑞根陪他慢跑一段,那溫暖的回憶。

7.從小為解決問題的能力鋪路

解決問題能力就像EQ技巧一樣,可以愈練愈上手。很多父母誤以為,童年快樂就好,都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其實不然,孩子也很享受解決問題,隨著累積經驗,未來就能以更周全的考慮來解決問題。

家庭會議就是父母向孩子示範解決問題的方法。汪逸萍就有家庭會議,家中遇到的事情都透過家庭會議解決,父母從中示範如何釐清問題,找到可行方案,並執行方案。

不過父母也要記得,情緒不只是教育,更是生活,要體驗學習,和課業、學樂器、運動都一樣,需要練習,需要累積,不可能一蹴可幾。

父母即使只是開始一件事,對孩子也具有深遠影響。「EQ,是一輩子的事,」不論是哪個專家都這麼說。

文章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5345&from=search

心靈札記:

身為3C時代的孩子們,網路訊息源源不斷,在這似懂非懂的年紀,孩子的爸爸媽媽是需要陪伴孩子成長的,引導孩子正向發展是當務之急。

情緒不只是教育,需要練習,需要累積,不可能一蹴可幾。這讓我想到我的心靈導師所說世法哲言(36)大德之成,微德累至,公路之長點面沙石之匯,如欲成德弗忽小品之行。

凡是有大學問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他並不是一下子就成為大學問家、大道德家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從細微末節做起,點點滴滴的累積起來,才成為了有淵博學識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善知識的。正如公路雖然又寬又長,實際上它是由很小的沙粒和石頭匯聚在一起,逐步逐步累起來的。我們人也一樣,要成為大德,絕不能忽視小品、小節的善益行為,枝節上都得注意,包括言語行為、心地、微妙的意識上都得注意修養自己的道德品質,最後才能成真正的大德。(文章來源:https://www.tpcdct.org/index.php?do=article&id=879#detail)

種子

教育孩子是爸爸媽媽的責任,愛思考、不抱怨、沉著冷靜的牛娃啟蒙原來盡在父母舉手投足之間,這恰恰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良好的情緒管理是奠定好品格的基礎,父母的言傳身教,身邊親人們對生活的一舉一動恰恰是孩子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若父母未給予正確的輸入,輸出時的失和場面將會發生。 情緒教養需要時間的累積,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正向引導需要耐心,當父母帶給孩子良好的示範和影響時,我們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會自然而然地懂禮貌、講文明。

文章來源:https://1012.video.blog/2020/05/17/%e7%ab%a5%e5%b9%b4%e6%98%af%e6%83%85%e7%b7%92%e6%95%99%e9%a4%8a%e9%97%9c%e9%8d%b5%e6%9c%9f/

◎縱容式的家庭教育不是愛,將毀了孩子的未來,家長需重視

別縱容孩子,越大越難糾正

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以愛之名,很少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進行批評教育,往往包庇護短。每個孩子總有任性的時候,他們常常分不清對錯,爸媽的心裡一定要有一個桿秤,什麼事情可以答應,什麼事情不可以縱容。現在的父母對孩子"太好", 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無私奉獻給孩子。但愛孩子要有個度,千萬不能慣、忽視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如果不加以糾正,孩子長大後父母就後悔了。

親子

案例

少管所來了一位母親,來探望她的兒子,兒子見到媽媽後不禁痛哭流涕,他一邊哭一邊對母親說:"媽媽,我進了少管所才知道,我有今天都是你害的。你還記得嗎?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你誇我真機靈,給媽媽省了買玩具的錢。

上學後,我經常把同學的東西偷偷拿回家,你從來沒有制止過我,也沒有批評過我,告訴我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就這樣當我一次次從外面拿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你從來沒有阻止過。直到這次因為我偷錢包,被抓進了少管所。通過管教的教育,我才知道自己犯了法。"

母親抓住兒子的手,追悔莫及,流着淚說,是我的縱容害了兒子

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的後果:

(1)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由於父母無限的支持,孩子們認為他們是對的。當孩子去幼兒園時,他喜歡吃什麼,他喜歡在幼兒園玩什麼,他下意識地認為他想要。但是,當老師或其他孩子有相反的意見時,孩子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與其他人產生矛盾。

(2)自我克制能力差: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往往不會珍惜。如果父母對孩子太民主,孩子就會覺得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當有一天出現與他們意願相反的意見時,他們會失去自我克制能力。太民主的家長,容易讓孩子變得貪得無厭

以下這5件事,別縱容孩子了:

1 、不尊重長輩

多多的爸爸為了在家中訓練孩子「不懼權威」的自信心態,允許多多與父母互叫姓名和綽號,允
許他討價還價和頂嘴。現在,多多在公共場合隨意對父母呼來喝去,父母提出任何要求,多多都
討價還價,要不就讓父母難堪。
對於孩子種種肆意妄為、不尊重長輩的行為,父母負有很大的責任。孩子可以表達不同意見,但
一定要在充分尊重長輩的基礎上,遵守人與人相處的秩序,這需要家長進行有意識的教育和引
導。
如果孩子才4、5歲,就已經表現出不尊重長輩的問題,家長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
出了問題—–因為,未來孩子在社會上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恰恰是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

2 、亂動、亂拿別人的東西

網上曾經有個熱帖,有個熊孩子來家裡做客,把主人的房間翻了個底朝天,價值萬元的限定手辦
被破壞殆盡……
孩子都會有好奇心,但如果孩子有亂動亂拿他人物品的行為,父母一旦發現就要及時制止,有些
父母覺得孩子可以原諒,沒關係就是一點小東西而已。
如果父母有這樣子的思維方式那麻煩就大了,只要父母默許孩子可以亂拿他人的物品,孩子就可
能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下次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辦法據為己有,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
長,養成不良壞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不利於孩子品德成長。

3 、得不到就亂發脾氣

有的孩子在想要一個東西時,習慣用耍脾氣威脅父母:“不讓口我……,我就……」
面對孩子又哭又鬧滿地打滾的狀況,不少家長會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但如果繼續慣著他的撒嬌
耍賴,以後就會出現讓父母難堪的場景:得不到東西就在地上打滾,或遇到困難就亂發脾氣,人
人都要依著他。
長此以往,你說什麼都沒意義了,因為他根本不會聽。

4 、過度沉迷電子產品

資訊化的時代,非要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來,很難實現。孩子長期沉迷電子產品,會表
現出注意力渙散、不集中、不愛溝通、沒精打采的情況。
家長應當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認知教育,與孩子商量好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同時,在孩子面前,家
長一定要做到少玩手機,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聊天,讓孩子在親密的親子活
動中感受到父母的愛。

5、野蠻粗俗,沒有禮貌

很多家長說:「我這個孩子天生就沒禮貌,天生就不會向長輩問好」。

 

孩子不禮貌的行為都不是他的問題,是誰的問題?是父母有沒有重視禮貌教育。其實孩子小時候
是很好教的,但恰恰很多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沒關係,完全沒有要教導的意識。殊不知如果
小時候不好的行為習慣長期被父母縱容,時間久了就會成為這個人的品質。
許多父母都盼望孩子能遇到貴人,但關鍵在於孩子對長者的禮貌與恭敬。當他具備了對長者有禮
貌恭敬的態度,這些有智慧、有經驗的長者就願意提拔他。相反,一個不遵守社會禮儀的人,將
來難免受到別人的鄙視排擠。.

心靈札記:

把握以下三個關鍵期,成為孩子的心靈導師,讓教育孩子的路不要那麼艱難!

胎教

一、嬰兒期,“快樂家長”如是胎教育嬰

從胎兒開始,胎教音樂可以通過孕婦影響胎兒是許多年輕媽媽熱衷的方法,但是寶寶出生後多數媽媽以為造人計畫圓滿結束,殊不知此時胎兒脫離母體,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聽力比在母體中更加健全,育兒之路才剛開始。

親子

二、幼兒期,“智慧家長”如是培育好性格寶寶

懵懂的幼兒更依賴父母的言傳身教,身邊親人們對生活的一舉一動恰恰是幼兒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如果父母沒有給予正確的輸入,輸出時糟糕失控的場面將是必然。

比如:蹣跚學步的寶寶摔倒了哇哇大哭,爺爺奶奶們採用轉移法敲打碰到孩子的物件或地面,喃喃自語:“這個壞東西碰到寶貝了,打他。寶貝不哭了。”父母輩則採用誘導法:“寶貝不哭,我們一起來看你最愛的動畫片,” 

此時長輩們是原件,孩子是一影本。原件的處理方式成功制止了孩子的哭聲,卻不知摔倒的疼痛很快會過去,孩子的認知才是啟蒙的重要一課。他認為原來遇事可以把責任推卸或者打人發洩也不是錯,還可以用電子產品取樂解憂。這個第一認知牢牢紮在潛意識裡,您的育兒之路就是這樣悄悄變得艱難。

品格

三、少兒期,“理性家長”別縱容孩子,越大越難糾正

孩子需要教育,並給予正向引導,而不是溺愛,孩子犯錯,就需要導正。當孩子喜歡一件東西,習慣用耍脾氣威脅父母,家長就立刻滿足他,也就促成孩子壞習慣的養成。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家長別認為孩子年紀小,就不在意孩子的行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禮貌是一種教養,也是一種習慣,有的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孩子不禮貌的行為一再被包容原諒。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要及時制止孩子不禮貌行為,但當著客人的面,千萬不可責怪孩子,這會讓客人難堪,孩子惱怒。而對孩子的禮貌行為,就應及時肯定讚揚,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更能鞏固這樣的好行為,養成好習慣。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兩天養成的,所以我們應以足夠的耐心,反覆練習形成好習慣,習慣也就成自然了。

文章來源:https://1012.video.blog/category/%e6%95%99%e5%85%92%e8%82%b2%e9%a4%8a%e6%ad%a3%e7%9f%a5%e8%a6%8b/

 

 

 

 

人心充滿正向能量,布施更多正能量給更多有緣網友,多多益善,祝願大家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