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容式的家庭教育不是愛,將毀了孩子的未來,家長需重視

別縱容孩子,越大越難糾正

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以愛之名,很少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進行批評教育,往往包庇護短。每個孩子總有任性的時候,他們常常分不清對錯,爸媽的心裡一定要有一個桿秤,什麼事情可以答應,什麼事情不可以縱容。現在的父母對孩子"太好", 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無私奉獻給孩子。但愛孩子要有個度,千萬不能慣、忽視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如果不加以糾正,孩子長大後父母就後悔了。

種子

案例

少管所來了一位母親,來探望她的兒子,兒子見到媽媽後不禁痛哭流涕,他一邊哭一邊對母親說:"媽媽,我進了少管所才知道,我有今天都是你害的。你還記得嗎?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你誇我真機靈,給媽媽省了買玩具的錢。

 

上學後,我經常把同學的東西偷偷拿回家,你從來沒有制止過我,也沒有批評過我,告訴我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就這樣當我一次次從外面拿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你從來沒有阻止過。直到這次因為我偷錢包,被抓進了少管所。通過管教的教育,我才知道自己犯了法。"

母親抓住兒子的手,追悔莫及,流着淚說,是我的縱容害了兒子

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的後果:

(1)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由於父母無限的支持,孩子們認為他們是對的。當孩子去幼兒園時,他喜歡吃什麼,他喜歡在幼兒園玩什麼,他下意識地認為他想要。但是,當老師或其他孩子有相反的意見時,孩子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與其他人產生矛盾。

(2)自我克制能力差: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往往不會珍惜。如果父母對孩子太民主,孩子就會覺得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當有一天出現與他們意願相反的意見時,他們會失去自我克制能力。太民主的家長,容易讓孩子變得貪得無厭

以下這5件事,別縱容孩子了:

1 、不尊重長輩

多多的爸爸為了在家中訓練孩子「不懼權威」的自信心態,允許多多與父母互叫姓名和綽號,允
 
許他討價還價和頂嘴。現在,多多在公共場合隨意對父母呼來喝去,父母提出任何要求,多多都
 
討價還價,要不就讓父母難堪。
 
對於孩子種種肆意妄為、不尊重長輩的行為,父母負有很大的責任。孩子可以表達不同意見,但
 
一定要在充分尊重長輩的基礎上,遵守人與人相處的秩序,這需要家長進行有意識的教育和引
 
導。
 
如果孩子才4、5歲,就已經表現出不尊重長輩的問題,家長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
 
出了問題—–因為,未來孩子在社會上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恰恰是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
 
 
 

2 、亂動、亂拿別人的東西

網上曾經有個熱帖,有個熊孩子來家裡做客,把主人的房間翻了個底朝天,價值萬元的限定手辦
 
被破壞殆盡……
 
孩子都會有好奇心,但如果孩子有亂動亂拿他人物品的行為,父母一旦發現就要及時制止,有些
 
父母覺得孩子可以原諒,沒關係就是一點小東西而已。
 
如果父母有這樣子的思維方式那麻煩就大了,只要父母默許孩子可以亂拿他人的物品,孩子就可
 
能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下次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辦法據為己有,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
 
長,養成不良壞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不利於孩子品德成長。
 
 
 

3 、得不到就亂發脾氣

有的孩子在想要一個東西時,習慣用耍脾氣威脅父母:“不讓口我……,我就……」
 
面對孩子又哭又鬧滿地打滾的狀況,不少家長會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但如果繼續慣著他的撒嬌
 
耍賴,以後就會出現讓父母難堪的場景:得不到東西就在地上打滾,或遇到困難就亂發脾氣,人
 
人都要依著他。
 
長此以往,你說什麼都沒意義了,因為他根本不會聽。
 
 
 

4 、過度沉迷電子產品

資訊化的時代,非要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來,很難實現。孩子長期沉迷電子產品,會表
 
現出注意力渙散、不集中、不愛溝通、沒精打采的情況。
 
家長應當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認知教育,與孩子商量好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同時,在孩子面前,家
 
長一定要做到少玩手機,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聊天,讓孩子在親密的親子活
 
動中感受到父母的愛。
 
 
 

5、野蠻粗俗,沒有禮貌

很多家長說:「我這個孩子天生就沒禮貌,天生就不會向長輩問好」。

孩子不禮貌的行為都不是他的問題,是誰的問題?是父母有沒有重視禮貌教育。其實孩子小時候
 
是很好教的,但恰恰很多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沒關係,完全沒有要教導的意識。殊不知如果
 
小時候不好的行為習慣長期被父母縱容,時間久了就會成為這個人的品質。
 
許多父母都盼望孩子能遇到貴人,但關鍵在於孩子對長者的禮貌與恭敬。當他具備了對長者有禮
 
貌恭敬的態度,這些有智慧、有經驗的長者就願意提拔他。相反,一個不遵守社會禮儀的人,將
 
來難免受到別人的鄙視排擠。.
 
 
 

心靈札記:

把握以下三個關鍵期,成為孩子的心靈導師,讓教育孩子的路不要那麼艱難!

胎教

一、嬰兒期,“快樂家長”如是胎教育嬰

從胎兒開始,胎教音樂可以通過孕婦影響胎兒是許多年輕媽媽熱衷的方法,但是寶寶出生後多數媽媽以為造人計畫圓滿結束,殊不知此時胎兒脫離母體,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聽力比在母體中更加健全,育兒之路才剛開始。

親子

二、幼兒期,“智慧家長”如是培育好性格寶寶

懵懂的幼兒更依賴父母的言傳身教,身邊親人們對生活的一舉一動恰恰是幼兒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如果父母沒有給予正確的輸入,輸出時糟糕失控的場面將是必然。

比如:蹣跚學步的寶寶摔倒了哇哇大哭,爺爺奶奶們採用轉移法敲打碰到孩子的物件或地面,喃喃自語:“這個壞東西碰到寶貝了,打他。寶貝不哭了。”父母輩則採用誘導法:“寶貝不哭,我們一起來看你最愛的動畫片,” 

此時長輩們是原件,孩子是一影本。原件的處理方式成功制止了孩子的哭聲,卻不知摔倒的疼痛很快會過去,孩子的認知才是啟蒙的重要一課。他認為原來遇事可以把責任推卸或者打人發洩也不是錯,還可以用電子產品取樂解憂。這個第一認知牢牢紮在潛意識裡,您的育兒之路就是這樣悄悄變得艱難。

品格

三、少兒期,“理性家長”別縱容孩子,越大越難糾正

孩子需要教育,並給予正向引導,而不是溺愛,孩子犯錯,就需要導正。當孩子喜歡一件東西,習慣用耍脾氣威脅父母,家長就立刻滿足他,也就促成孩子壞習慣的養成。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家長別認為孩子年紀小,就不在意孩子的行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禮貌是一種教養,也是一種習慣,有的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孩子不禮貌的行為一再被包容原諒。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要及時制止孩子不禮貌行為,但當著客人的面,千萬不可責怪孩子,這會讓客人難堪,孩子惱怒。而對孩子的禮貌行為,就應及時肯定讚揚,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更能鞏固這樣的好行為,養成好習慣。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兩天養成的,所以我們應以足夠的耐心,反覆練習形成好習慣,習慣也就成自然了。

好品格需要從小建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很大,好習慣養成是要時間的,加上孩子的可塑性強,對孩子的禮貌行為,就應及時肯定,給予讚美;而當孩子的行為舉止需要糾正時,父母更不能視而不見,愛孩子並非縱容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文章來源:
 

發表留言